Xxxxi

行情推演:大饼短期进入震动区,等待修复乖离率

Short
INDEX:BTCUSD   Bitcoin
大饼昨晚在高盛放出的加息预期中再次下跌,在美股开盘时跌破4w关口后,迅速反弹,夜间随美股V反。当前又回到了昨天白天的震荡区间。可见4w关口的购买力还是比较强的,破位之后可以迅速反弹上来。
个人判断,短期在多次下探后无法向下突破,4w关口的支撑较强,暂时需要在40k-43k左右震荡。短期乖离率需要得到修复。

下面进行大饼行情推演:
月线图,当前价格已经接近月线20双均线。
从历史上看,在比特币出现后到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月线20均线的支撑较强。
如果价格跌破月线20,已经属于进入了深度的熊市。这个可以看图中14年-15年的熊市,还有18年-19年的熊市,以及2020年312。
从月线图上看,20MA和EMA均线的位置分别是35.6k和37.6k附近,价格首次到了该位置之后应该会有较强的反弹。

昨天早上8点,周线收盘,大饼跌破了周线级别的60双均线。这是自2020年4月底突破该均线,形成周线级别多头排列以来,首次收线跌破,时间长达将近2年。
当前周线级别,多组均线还是处于多头排列。短期和中期均线的距离还比较大,短时间暂时不需要考虑周线20和60交叉的风险。
但是目前价格在60均线之下,20抵扣价未来运行的范围都在当前价格之上,所以20双均线都会向下拐头。
60抵扣价距当前价较远,MA60会继续上行,EMA60暂时已经走平。
何时20会和60双均线密集暂时不需要推算,持续观察即可。

日线图,当前均线的排布方式是完全的空头排列,所有的抵扣价都在当前价上方,所有均线都向下运行。当前最小阻力方向是向下。
如果价格需要向上,难度较大,当前价格距离所有的三组均线都比较远。最好的方式是在当前位置横盘整理一段时间,让所有的均线都走下来,再向上突破最佳。
从时间窗口上看,20抵扣价和60抵扣价在20天左右会运行到一个距离当前价相对较低的位置,120抵扣价也在20天左右会运行到当前价的附近。到时候20、60、120三条MA均线都会走平,有利于价格站上之后拐头向上。
但是如果要选择向下,在当前位置直接向下突破也不会很顺利,下方的支撑明显较强。
39k-40k是一个较大的需求区,往下的35k-37k有月线20均线支撑,再往下33k附近有周线120支撑以及前期519之后低位震荡的密集区间。
即使最后要走出了向下的方向,在现在立即向下也比较难,现在的位置距离上方所有均线都较远,乖离率较大,意味着短期有大量的高位做空者有了解获利的需求存在,并且乖离率过大,会有大量人尝试抄底。加上底部支撑较强,所以需要在此区间进行横盘整理,等待20均线靠近之后再向下突破。
所以无论最后向上还是向下,现在在当前区间震荡整理最佳,等待2周之后再去持续观察行情最终走向何方。再次期间最好多看少动,否则会把前期的利润都止损中亏掉。

红框和左侧的蓝框比较类似,都是在底部的震动区间,对应前面有一个拉升之后的小型整理之后再次突破,当价格回落之后,会在拉升过程中的整理阶段附近横盘震荡筑底。
7月份的筑底成功,三次探底之后开始拉升。而当前在4w附近已经两次探底,观察在20天窗口期后是否会再次探底之后拉升。

如果最终向上,图中标注了三个目标位置,即压力比较大的位置。
第一个47k附近,1204之后反弹的震动区间,以及本月初的震荡区间。本月在脱离该震荡区间之后才继续下行,在1h图上该位置是全部均线密集之后重新向下发散的位置。
第二个57k附近,69k冲高回落之后的第一个震荡区间,是4h的均线密集位置,同时该位置是5月之前大饼在高位震荡的密集中心。这个位置有大量的换手。
第三个61k附近,大饼在10月份再次突破6w关口之后的震荡区间,在该位置频繁震荡,同时4h多组均线密集。
以上三个点位均有大量换手,量价分布最为集中。

短期看4h图,20抵扣价已经运行到了当前震荡区间,价格站上了20双均线,均线开始向上拐头。
短时间判断会在42k-44k之间进行震荡,短期再次下探的可能性较低。
当前的震荡区间的成交量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1h图上,120抵扣价也即将运行到当前震荡区间,多组均线应该在明天就会密集。
等待均线密集之后,观察会向下形成空头排列,还是会向上形成多头排列。
形成多头则可小批量进多,形成空头则小批量进空。
震荡为主,不论多单还是空单,有利润就跑。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