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l

你必须坚信比特币不会归零

peter-l Updated   
BITMEX:XBTUSD.P   Bitcoin
今天发文比较多,因为这两天行情波动大,很多人出现了恐慌,所以我想这里需要更多的提示。
首先,很多人把下跌归结于消息,我想说,你今天看到的那些利空政策,是今天才发布的吗?我想这些政策一直都有吧,那为什么7月的时候没有害怕?为什么10月26日的时候大家不在意?
我想说,任何的信息,核心在于你如何解读。这里很多人看空,认为市场完蛋了,让我想起了去年11月,当时也是一片悲歌,多少人爆仓后离场,但到今年6月,又有多少人忘记了疼痛,在13000美元追高买入呢?
我现在就这些利空解读一下吧
首先,中国对于区块链的政策是利好,这个没有异议。但中国一直都是反对数字货币炒作和发行的,这个是对现行的金融体制构成威胁,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改变,我在之前多次提及这个观点。既然这个政策已经执行很久了,那么他对市场其实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把他拿出来炒作,不过是借题发挥。记住,比特币不是邮币市场,不是中国特色,他是属于全世界的。
第二,我要说,不要担心比特币会归零,因为真的如此,那些巨鲸,交易所,比我们更担心,他们就是靠着比特币生存的,没有了比特币,他们几千亿财富灰飞烟灭,比起我们的损失大多了。所以这个时候,不要过度恐慌,你只要坚持一点,右侧交易,就不用担心。市场没有只跌不涨的,回去看看过去1年,我在2018年11月、2019年2月,2019年6月,都是如何面对剧烈波动的市场。大风大浪都经过了,这点震荡不算什么。
第三,关于行情的走势,现在看还处在6月见顶后的调整,所以原来设定的目标6380美元不变,但时间跨度很大,我会修正。即便真的跌倒6380美元,我想也不会一步到位,毕竟市场需要修复指标,而我们也看到合约持仓基本到了低位,杀伤力已经大幅减弱。
关于分析预测,就是要不断修正,而不是说做出一个判断,就坚持到底,不管对错,这和交易不一样,交易的核心是执行,制定计划就要去做,不能随意改变。

策略:如果之前按照我提示的现货套保,现在不用急,等待日线macd形成金叉后在解除也不迟;如果还空仓,更不要急了,右侧信号还没有发出。
Comment: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正文字数受限,只能在这里补充了

我今天写了几篇分析文章,因为这两天的市场 动荡,很多人都感到恐慌,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给出一些提示。
首先,很多人将下跌归结于负面新闻,但我想说的是,您看到了今天的负面政策,他们是今天才发布的吗?我认为这些政策一直存在。但您为什么在6月的时候不害怕呢?为什么在10月26日不害怕呢?
我想说的是,任何信息的核心都是您如何去解读它。现在,许多人都看跌, 并认为市场将崩溃。这让我想起去年11月,那是一次也是一片看跌之声,当有多少人爆仓后离开了市场,但是到今年6月,有多少人忘记了痛苦,并以13,0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它?
现在让我们谈谈这些负面新闻吧。
首先,中国对区块链的政策是积极的,这个没有异议吧。但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反数字货币投机和 ico的, 因为它们对当前的金融体系构成威胁,因此,正如我之前多次提到的那样,中国将不会轻易改变。
但比特币不是中国的“邮票市场”,他属于世界。因此,中国的政策不太可能导致比特币崩溃。
其次,我要说的是,不必担心比特币会归零,因为那些“鲸鱼”、交易所比我们更担心,它们靠着比特币生存,如果没有比特币,数千亿美元的财富将灰飞烟灭,他们会比我们损失的还多。
所以坚持“右侧”的交易,就不用担心。市场有涨就有跌,回看过去的一年,我们如何 在2018年11月,2019年2月和2019年6月面对市场波动?

第三,关于市场趋势,我现在维持6月份见顶后调整的判断,因此最初的目标6380美元不变,但是时间跨度非常大,我将会随时进行修正。即使它确实跌至6380美元,我也不认为明天会发生。毕竟,市场需要修复指标,而且我们也看到合约头寸,已经处于低位,“空头”威胁已大大降低。
策略:如果遵循我的提示,现货+套保,现在就不必担心。当macd形成多头趋势后 ,我们可以解除套保。让我们等待一个大级别反弹到来吧。

30年的A股投资经历,水平虽然不高,但经验足够丰富。熊市避坑,牛市逃顶,对于新手可能有所帮助。
需要每日分析,请搜索微信号peter-tqbj,需要股市投资建议搜索星球{抱团取暖,迎接A股牛市},或者星球号64802450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